裴新丽家庭:十年助残初心不改 聚微成炬向光前行
稿件来源:石嘴山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1-25

裴新丽(左一)教公公婆婆使用智能手机。
她心地善良,胸怀大爱,十年如一日热心助残,是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她暖心细致,满腔热忱,无怨无悔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谱写了一曲温暖人心的奉献之歌。她就是裴新丽,2021年,她的家庭被评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家庭。
2014年是裴新丽与助残事业结缘的第一年,她从大武口区残联的一名普通助残员做起,走上了帮助残疾人朋友康复、就业的暖心路。
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她并不坚定,甚至在心里暗暗打起了“退堂鼓”。“残疾人因为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原因,致使他们有些自卑、封闭,不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我怕自己做不好这份工作。”裴新丽说。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她的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他们需要的是关爱、尊重和理解,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心,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信任。”裴新丽说。她工作后遇到的第一道坎是“语言关”。命运给听障人士的生活按下“静音键”,让他们与正常人的交流变得尤为困难,裴新丽决心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她每天挤出时间自学手语,白天练、晚上学,对着手机上的手语教学视频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通过不懈努力,裴新丽逐渐掌握了手语交流这项技能。后来,只要她一进社区,聋哑群众就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找她“诉说”。
2017年,在结束了残联的工作之后,裴新丽应聘了大武口区公益性岗位,基于工作经验,被安排到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区阳光家园从事残疾人管理工作。这份工作让她和残疾人的生活有了更多交集,也让她更加真切感受到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境。“怎样才能有活干、有钱赚,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体现自身价值,是很多残疾人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为此,裴新丽四处取经,寻找适合残疾人增加收入的工作。
一次裴新丽从网上看到串珠小挂件销售比较好,属于轻体力劳动,而且简单易学,她就网购原材料,下载相关视频,自己先学,学会了再教给残疾人。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加入到手工编织的队伍里,裴新丽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参与进来。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各式各样精美的小饰品在他们手里诞生。
可是饰品做好了,怎么卖出去又让她犯了难。几经打听,她联系到了大武口区雷锋车队,将手工饰品挂在车上进行爱心义卖。这些小饰品“乘”着出租车奔向了四面八方,许多乘客看到都会积极购买。有了销量,让他们信心大增,很多服务对象在她的帮助下,走出内心的阴霾,对生活充满信心。
去年,裴新丽从残疾人管理员的岗位上光荣退休,然而,闲不住的她依旧活跃在社区助残服务一线,“助残事业需要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需要细水长流的耐心。我虽然离开了岗位,但心里依旧挂念着他们,只要他们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义不容辞。”
退而不休的裴新丽把助残工作视为毕生事业,一直奔走在路上,将爱心和温暖送给有需要的人。在她的带动下,扶残助困已经成为丰厚的家庭财富,浸润人心,在她的带动下,丈夫蔺伟常跟她一起帮助残疾人,儿子也成了一名志愿者,跟着妈妈一起投身助残事业。(记者 李金萍 文/图)
>>><<<